欢迎您的到来,请登录注册 繁體中文
首页 > 书库 > 一品嫡妃

第396章 颜宓归来 文 / 我吃元宝

    宋安然满目期待。宋安杰则紧张地看着宋子期,他也拿不准宋子期的态度。

    宋子期捋着胡须,沉默了一盏茶的时间,才说道:“为父年龄大了,已经不适合出仕。为父只想趁着现在的时间,享受天伦之乐。”

    宋安然意外,没想到父亲会拒绝出仕。

    宋安然朝宋安杰看去,宋安杰对宋安然眨眨眼。宋安杰对宋子期的一些想法倒是知道一点。

    得了宋安杰的提醒,宋安然心中恍然。

    宋安然干脆直接问道:“父亲不肯出仕,莫非是对皇上的执政方略有意见?”

    宋子期捋着胡须,也没否认。

    宋安然轻叹一声,“父亲,皇上年轻识浅,执政方略也有许多不足之处。皇上身边正需要像父亲这样的老成持重的老臣辅佐。还请父亲为了大汉天下,为了百姓,重新出仕。”

    宋子期摆摆手,依旧还是那番话,“为父老了,已经不适合出仕为官。现在是年轻人的天下,还是让他们年轻人去折腾吧。”

    宋安然反驳道:“父亲一点都不老。以父亲的年龄,在官场上正是老当益壮。像闻先生,一百岁的高龄也没服老,还在为皇上出谋划策。父亲比起闻先生年轻了几十岁,又怎么能轻易服老。”

    宋安杰轻咳一声,“姐姐不必激动。父亲对大汉的新政有些想法,不如听听父亲怎么说。”

    宋安然暗自点点头,“父亲,你有什么意见,尽管提出来。这里是宋家,不是朝堂,父亲不必有任何顾忌。”

    宋子期微蹙眉头,斟酌了一番才说道:“皇上颁布了一些列新政,为父也有详细了解过。仔细思量,皇上的一些列新政照顾了农业,商业,还有手工业,就连军人也有受益颇多。

    唯独对读书人多有诸多苛刻的地方。为父还听人传闻,说是皇上有意在全国推行士绅一体纳税的政策。

    果真如此,那读书还有什么好处?以前的人拼命读书,因为考中功名,就能免税免劳役。而今读不读书都需要纳税。安然,你说说这政策一旦颁布,这天下还有多少人还肯花钱读书?”

    宋安然轻声一笑,“父亲当年读书的目的,难道就是为了免税免劳役吗?安杰拼命读书,莫非也是为了免税免劳役?很显然,父亲和安杰读书,不是冲着免税免劳役去的。

    你们读书,是因为你们心中有大志向,有大抱负。你们希望有一天能够有资格站在朝堂上施展才华,为国为民尽一份力。

    至于税收和劳役,你们真的有在乎过吗?父亲,女儿说句不中听的话,如果有人读书的目的,就是冲着免税免劳役去的,指望着得了功名后,乡人投献,摇身一变成为大地主大富豪,这种人根本就不配为官。

    因为他就算做了官,也是个大贪官。说句更难听的话,王朝末年,土地兼并严重,富者恒富,穷者恒穷,归根结底就是这群读书人造成的。

    他们一边义正言辞地说皇室不能与民争利,一边又大肆兼并土地。这群人读书越多,对社会对王朝危害越大。

    要女儿说,以前的王朝,就是对读书人太过仁慈。什么好处都给读书人沾光了。想要分润一点给别的百姓,就跟挖了他的祖坟一样,要死要活的。

    女儿同父亲说句实话,如果是女儿坐在皇位上,女儿对读书人会更狠。而且女儿可以肯定,对读书人就算比现在狠十倍,也有无数人前仆后继读书出仕。

    父亲所担心的一旦士绅一体纳税,就没有人读书,根本就不可能发生。全民纳税,越发显得读书的重要。

    到时候,不光想做官的要读书,就连农人,乡人,工匠,士兵也会读书。因为不读书,他们就找不到活做。就没办法合理避税。”

    宋安杰张大嘴巴,宋安然所透露出来的消息,着实让人震惊。所有人都读书,有这么多学堂吗?那么多人连饭都吃不饱,哪有余钱读书?

    宋子期则紧皱眉头,一脸深思的模样。、

    宋安然没有打断宋子期的思路,而是对宋安杰说道:“安杰,西北那边的消息你应该有听说过。皇上在西北推行基础教育,不满十四周岁的孩子都必须进入学堂读书。

    学堂不收钱,还管两餐饱饭,还有四季衣裳。这个政策在西北实行了几年,已经初步见成效。我可以说,如今西北的青年人,是全国素质最高的一群人。在西北,就算是个小学徒,也能读书写字。”

    宋安杰惊讶,“我一直以为这个传闻夸大其词,没想到竟然是真的。办这么多学堂,供养这么多孩子读书,需要花费多少钱?皇上……国库能够支撑吗?”

    宋安然轻声一笑,“国库支撑不了,皇上用私库支撑。总而言之,十年时间,免费基础教育必须推广全天下。

    就算不能保证所有适龄孩子都能进入学堂读书,至少要保证八成以上的孩子进入学堂读书识字。而且西北已经开办了第一所女子学堂。

    小姑娘们进入学堂,不仅能够读书识字,还能学厨艺,刺绣,纺织,养殖,家务等等。同样是免费入学,管两餐饱饭,还有四季衣裳。”

    宋安杰闻言,欣然向往,“姐姐,我想去西北看一看。我想想看看姐姐描述中的学堂究竟是何模样。还想看一看,那些从学堂学成毕业的学子进入社会后,会有什么样的表现。如果真有姐姐说的那么好,那我一定会坚定不移地站在皇上这边,帮着皇上推行新政。”

    宋安然欣慰地点头:“过几天,皇上就要派一批官员到西北学习。你可以随行。到了西北用心观察,如果有不妥当的地方,一定要报上来。

    永远没有最好的制度,只有最适合的制度。以前西北打仗,那个时候制定的制度,多半都是为了战争服务。

    现在西北没有打仗,有些制度或许已经不合时宜,但是当地官员慑于皇上的威严,或者是因为对皇上的崇拜和迷信,不曾将制度的缺陷报上来。你去了西北,正好可以填补这方面的工作。”

    宋安杰当即应下:“姐姐放心,此事我义不容辞。我会将自己的所见所谓都记录下来,随同奏章一起交给陛下。希望对陛下的新政有所帮助。”

    宋安然笑道:“肯定会有帮助。”

    宋安杰一脸兴奋,恨不得现在就出发前往西北。宋安杰是一个有志向有抱负的人,他现在年富力强,能够接受新生事物,而且愿意为了自己的理想抱负去努力。简单点说,宋安杰没有被官场老油条同化,还是一个有追求的官员。

    这个时候,宋子期回过神来。

    宋子期对宋安然说道:“你说的那个基础教育,如果真的能够推行天下,倒不失一件功课。至于你之前说的那番话,说读书人兼并土地,是罪魁祸首,这话为父不赞同。读书人里面有蝇营狗苟之辈,自然也有为国为民的官员。”

    宋安然挑眉一笑,说道:“父亲口中那些为国为民的官员,谁家没有上千亩良田?那些人出仕为官之前,说不定家里穷得连锅都揭不开。

    可是等他们做了官,短短几年时间就能置办下偌大家业。其中大部分都是别人投献,目的就是为了逃税。一个王朝刚刚建立的时候,这种情况还不严重,朝廷还能保证税收。

    等王朝度过百年时光,女儿敢保证,此制度不改,天下八成以上的土地都会落到这些读书人的手里。也就是意味着,朝堂的税收至少少了六七成。

    父亲,一个王朝要运转,处处都要花钱。结果钱全都到了读书人和官员的手里,而且权也掌握在官员手里。接下来会发生什么事情,不用女儿说,父亲应该也知道吧。

    父亲认为皇上鼓励商业和工业不妥当,可是父亲有没有想过,皇上此举是在为大汉打下百年不朽基业。

    当商业和工业发展起来,有了足够的商税支撑朝堂运转,到时候朝廷完全可以免了农税。比起对读书人的种种优待,合理的税法才是真正能够保证大汉江山千秋万代的基石。”

    宋子期还在皱眉,心里头还有很多疑问。

    宋安然则继续说道:“皇上要建一个全新的国,这个国绝对不会因循守旧,绝对不会沿着过去王朝的轨迹发展。

    在这个过程中,肯定会遇到这样或者那样的问题,会遭到这些人或者那些人的反对。但是我坚信,皇上一定可以建一个全新的国。

    父亲之前说,不给读书人优待,就没人读书。女儿认为这是最大的误会。想做官出仕的人,无论哪朝哪代都少不了。想要做官,就必须读书。

    读书不一定能做官,但是不读书肯定做不了官。只要有人立志官场,就不愁没人读书出仕。而且随着基础教育推行全天下,读书人只会越来越多。”

    顿了顿,宋安然又说道:“过几天,由闻先生主办的学问报就会发行。到时候,任何人都可以在报纸上发表自己的看法。前提是不得诋毁皇室。

    另外由内务府主办的大汉皇家报也将发行。大汉皇家报比学问报更兼容并包。

    在上面不仅可以讨论新政,学问,还汇聚天下商业信息,民情舆论,地方风俗,各地政策,甚至连传奇话本也可以在上面刊登。

    此报发行全国。内务府借四海商行的渠道,在全国各地都建了通讯点。设立通讯点,一是为了收集当地的消息舆情,二是为了保证报纸能够顺利发行。今日女儿过府,带了两张报纸样本,请父亲过目。”

    白一赶紧将报纸样本拿出来,由宋安然亲手交给宋子期。

    宋子期看了报纸,虽然只是样本,也足以让他感到震惊。就如宋安然所说,报纸上面什么内容都有,简直像是个大杂烩。

    宋子期沉吟片刻,说道:“这个东西是利器,也容易被有心人利用。”

    宋安然对宋子期说道:“为了防止有人利用报纸乱说乱写,皇上在昨天已经成立了报业监督衙门。任何人都可以办报,但是必须获得报业监督衙门的审批。没有审批,私自办报,就属于非法办报。当地衙门随时可以取缔。”

    宋子期盯着手中的报纸,心中感慨万千。

    宋安然看得出来,宋子期心动了。只差临门一脚,就能说服宋子期重新出仕。

    宋安然再接再厉,说道:“父亲担心皇上的新政,担心民间非议,担心读书人群起反对。既然如此,父亲何不再次出仕,为陛下查漏补缺。

    年轻人有冲劲是好事,可是年轻人经验不足,做事情难免冲动莽撞,以至于好好的政策也变成了恶政。

    如果有父亲从旁监督,及时提点,皇上一定可以少走许多弯路。

    父亲,你也想看到一个全新的国吧,一个区别于所有王朝的全新的国。父亲难道不想参与其中,出谋划策。为全新的国贡献自己的智慧和力量。”

    “我愿意。”不等宋子期表态,宋安杰就抢先说道。

    宋安杰笑着说道:“听闻姐姐一席话,胜读十年书。尤其是这个报纸,我觉着很好。父亲,儿子也想写几篇文章在报纸上发表。儿子对一些新政很有一番心得体会。”

    宋安然笑道:“赶巧了,闻先生的学问报,以及大汉皇家报都在四处约稿。很多人性子谨慎,还弄不懂这个报纸是什么东西,也怕写出来被皇上记恨,都不敢轻易答应约稿。

    要是弟弟和父亲愿意为两家报纸写稿,我想闻先生和皇上都会很高兴。而且约稿还有稿费。像父亲这样的大人物,稿费从优。至于弟弟你,名声没有父亲大,稿费次之。”

    宋安杰赶紧说道:“我不要稿费都行。”

    宋子期先是苦笑,接着一本正经地说道,“区区几个稿费,老夫还没看在眼里。”

    宋安然笑道:“父亲不差钱,自然看不上区区稿费。但是天下有不少读书人,正为钱财发愁。报纸约稿,倒是让这些读书人学以致用,可以靠笔杆子赚钱养家。”

    宋子期将报纸样本放在桌上,说道:“罢了,罢了。为父要是再不答应你,你肯定要啰嗦大天黑。”

    宋安然一脸惊喜,问道:“父亲答应出仕?”

    宋子期点头,“为父答应出仕,也愿意给报纸写稿。不过对于皇上的诸多新政,为父还有许多疑问。报纸约稿,说学问可以。说新政现在还不行。等为父将皇上的新政参详透彻后,为父再给报纸写稿讨论新政。”

    宋安然一脸笑眯眯的,十分满足。“不瞒父亲,学问报和大汉皇家报都专门开辟了一个栏目,名叫详说新政。就是用最简单直白的语言,给老百姓解释新政的含义。等报纸发行后,父亲可以看一看。若是有不同的看法,可以写出来,让报纸刊登出来。”

    宋子期看着宋安然,问道:“有人对新政提出疑问,甚至将新政批得一无是处,你不担心影响到新政推广吗?”

    宋安然说道:“父亲,女儿已经说过,没有最好的制度,只有最合适的制度。合适的就是对的。现在的新政或许就有这样那样的问题,这个时候正是需要集思广益。

    有好的意见和建议,皇上肯定会接受。皇上希望新政能够顺利推行天下,前提是新政是适合百姓,适合各个地方的情况。

    而且因为各地风俗舆情不同,新政到了地方上,肯定要做出适当的调整。就比如,江南良田众多,土地肥沃。朝廷可以对江南的地主征收重税。

    但是换做西北,这个政策肯定不行。西北土地贫瘠,同样大小的土地,西北一年的收成还比不上江南的三成。对土地征收重税的政策肯定就不能依样画葫芦在西北推行。”

    宋子期点头,“你说得很对。新政实施,必须要经过实地的考察验证,不可莽撞实行。安然,你既然请我重新出仕,那等我到了朝堂,我肯定不会对皇上客气。改说的我肯定要说,该骂的我也不会客气。你和皇上都要做好准备。”

    宋安然笑了起来,“父亲,皇上和我早就做好了准备。皇上心里早有成算,知道推行新政难度很大。皇上曾说过,他愿意用二十年的时间累推行新政。如果能够在是十年内见到成效,也不枉费一番努力。”

    “皇上能这么想就对了。任何事情都不可能一撮而就。”宋子期赞许地点点头。虽然和外孙颜均没有交流过,但是通过宋安然的描述,宋子期已经看明白,颜均是一个有大志,有耐心,有毅力的君王。

    遇到这样的君王,是一个臣子的幸运。

    宋子期已经迫不及待地想重回朝堂,见证一个新时代的崛起。

    宋安然顺利说服宋子期,心中欢喜。

    宋安然留在宋家吃了一餐晚饭,然后启程回淳亲王府。

    宋安杰送宋安然出门。

    宋安杰问宋安然:“姐姐,你会一直留在京城吗?”

    宋安杰果然了解宋安然,不然不会问出这个问题。

    宋安然笑了笑,对宋安杰说道:“我答应皇上会在京城停留一年。一年后,我会和颜宓离开京城。”

    宋安杰直言不讳地问道:“姐姐不肯长住京城,是不是担心姐夫留在京城,会和皇上闹矛盾?”

    “你想多了。”宋安然摇头否定。

    宋安杰却神情郑重地说道:“请姐姐恕罪,弟弟我只想提醒姐姐留心观察姐夫和皇上之间的关系。姐夫心有大志,可是生不逢时,不得不避走海外。

    如今颜均做了皇帝,此事可喜可贺。或许姐夫心里头已经想明白了,不会同皇上争执。可是世间的事情,想是一回事,做起来又是另外一回事。

    当姐夫看到皇上高坐龙椅,朝臣们三呼万岁的时候,姐夫心里头能没点想法吗?一旦姐夫心里头生出点别的想法,姐夫和皇上之间的关系还能像以前一样吗?

    姐姐,你熟读历史,可有思考过为何历朝历代少有太上皇,多是皇太后。只因为在皇家,父子亦是对手,甚至是仇人。弟弟自然希望姐姐一家永远和和睦睦。

    但是某些事情,还是该早点防范。姐姐不打算在京城常住,这件事情我赞成。无论姐夫对皇上有没有看法,都不该让姐夫在京城常住。”

    宋安然没想到宋安杰已经想了这么多。

    宋安然苦笑一声,“既然弟弟说起此事,我也不瞒你。我不打算在京城常住,一是因为京城气氛不好,不适合养生。二是因为我也担心他们父子之间生出仇怨来。

    权利的魅力和魔力,我深有体力。没人敢保证,在权利面前可以数十年保持一颗平常心。再说,颜宓本就缺乏平常心。

    颜宓生来就是要征服天下。他的愿望他自己没来得急实现,最终让颜均实现,要说没点遗憾,肯定是假的。

    不过幸好还有海外。海外天地广阔,大有作为。我也相信,有了海外基地,颜宓会将更多的心思投入到海外的建设中。”

    宋安杰郑重地说道:“姐姐考虑得比我深远。不过弟弟还是要说句不客气的话,若有可能,还是让姐夫长期留在海外。等过了十年二十年,那时候陛下已经创下不朽伟业。届时姐夫就算常住京城,也对陛下没有任何影响。”

    宋安然笑了起来,“颜宓若是常住海外,我肯定也会跟随他左右。如此一来,我们姐弟长年不见面,你忍心吗?”

    宋安杰一本正经地说道:“为了陛下的不朽伟业,为了大汉江山,弟弟舍得。”

    宋安然被噎住,苦笑不得的看着宋安杰。果然玩笑话不能随便说的,这下子受了一千点伤害,该如何是好。

    宋安然自嘲一笑,说道:“看来弟弟是要做皇上的忠臣,我很高兴。有你辅佐皇上,我又多了一份信心。”

    “姐姐放心。大好时代,我岂能辜负。不用姐姐提醒,我也会帮助皇上建不休伟业。”宋安杰又是激动,又是兴奋。显然是被刺激到了,迫不及待的想要大展拳脚。

    宋安然笑道:“弟弟,以后我们见面的机会不会很多。希望你不会忘记我。”

    宋安杰郑重地说道:“姐姐放心,弟弟永远都不会忘记你。弟弟会时常给你写信,将京城的事情都告诉你。姐姐,我之前说我舍得长年不见你,你会不会不高兴?”

    宋安然轻声一笑,“我是那么小气的人吗?你是男子,你有大志向,岂能因为儿女情长耽误了自己的仕途。再说了,我身边有颜宓陪着,不能和你们经常见面,我也能过得很好。就是有点遗憾。不过世上没有圆满的事情,人生在世,总要懂得取舍。”

    宋安杰松了一口气,姐姐没有生他的气就好。

    宋安然上了马车,同宋安杰挥挥手,很快离开了宋家。

    ……

    颜宓在一个半月后回到京城。

    离京十多年,京城还是那个京城。不过仔细观察,颜宓还是发现了不同。

    大街上多了一个职业,就是报童。报童沿街叫卖报纸,买者众多。

    报童一边卖报纸,一边喊着今天的头条新闻,“文学报,文学报,闻先生创办闻达书院,与三位大儒唇枪舌战。三位大儒不敌闻先生。”

    “皇家报,皇家报,淳亲王昨日戏花魁,灵惠公主怒打二世祖,皇上巡视河工,宋大人全方面解读新政。杨大人苦盼皇上召见不成,突发心肌……”

    报童这一叫卖,更多人涌上来掏钱卖报纸。

    比起文学报一本正经的学术辩论,老百姓更喜欢内容丰富的皇家报。在皇家报上,经常能看到皇室成员的新闻。尤其是淳亲王,几乎天天都能上报纸,简直是皇家报的报宠。

    灵惠公主也经常上报纸,不过灵惠公主不乐意上报纸,为了这事还去报社打人。结果打了人还是照旧上报纸,皇家报还借机将灵惠公主批了一通。气的灵惠公主扬言要宰了写新闻的报社人员。

    总而言之,皇家报很热闹,什么事情都能在报纸上看到。上到朝廷政策,皇帝动静,下到市井传闻,话本传奇,甚至连青楼也跑到皇家报打广告。是的,皇家报现在已经有了广告收入,第一个打广告的不是商人,而是青楼。

    青楼看了头,打广告的人就多了起来。很多商行一口气买断了皇家报半年的版面,阔气。

    皇家报可谓是老少通吃,上到朝廷官员,下到市井百姓,通杀。

    文学报很严肃,很一本正经,很高大上。上面也只讨论高大上的问题。如新政,如学术争议。

    文学报受众有限,但是在读书人当中却有非同一般的地位。很多读书人可以不看皇家报,但是一定会看文学报。

    由皇家报开头,也有人开始在文学报上面打广告,好歹让文学报有了点额外的收入。当然,在文学报上打广告的人多是书店,印刷行,或者报社招聘启事等等。

    两份报纸的发行量,差别也非常大。皇家报发行全天下,短短一个多月的时间,发行量已经超过二十万份。很多人来京城,还要特意搜集一份完整的皇家报带回去。

    皇家报光是靠发行,已经能够做到收支平衡。随着广告业务兴起,皇家报已经能够做到盈利。

    文学报的发行量在皇家报面前完全不够看。

    文学报和皇家报同一天发行,结果一个多月过去,文学报的发行量刚刚突破一万份。这还是因为很多书院都在推荐学子购买文学报。要是没有书院推荐,文学报半年都未必能够突破一万份。

    这么一点发行量,加上广告收入,也做不到收支平衡。到现在文学报还在亏损。

    不过闻先生完全不在意这点钱。

    闻先生当初创办文学报,目的不是为了盈利,而是为了引导读书人的思想,为皇上的新政摇旗呐喊。

    闻先生卖力呐喊,终于有了效果。有大儒称呼闻先生为皇上门下一走狗。

    闻先生一口唾沫吐过去,挽起袖子开始辩论。不是面对面的辩论,而是通过报纸打嘴仗。

    闻先生说了,任何人都可以写文章骂他,他也会天天写文章驳斥对方。

    一开始,反对者都是在文学报上写文大骂闻先生是皇上门下一走狗。后来觉着不爽利,干脆去申请一个报纸批号,自己办报纸,专门骂闻先生那一派的人。

    大汉第三份报纸就这样诞生了,取名学林报。

    学林报还很嫩,比起皇家报的二十四版外加副刊,那是远远比不上。就连文学报的六个版面也比不上。

    新诞生的学林报只有两个版面。不过捧场的人很多,多半都是守旧派。

    现在在报纸上,以闻先生为代表的这一派被人称之为海派。说他们是海外归来,说话做事都透着一股子蛮横劲。完全没有豪门世家的富贵优雅。

    除了海派,守旧派,还有夹在中间的改良派,改革派,实干派。

    学林报得了守旧派的资助,气大财粗。这些人别看守旧,其实一直紧盯着朝堂。知道皇上办报纸的底线,就是不得诋毁皇上本人,不得故意诋毁皇室,不得诋毁大汉军队。只要守住了三条不准,就可以在报纸上随便说,随便骂。吵翻了天,报业监督衙门也不会插手。

    学林报拿着大把的钱,肯定是要大干一场。他们请来有名的大儒,还有那些致仕的官员。比如被皇家报说成不得皇上召见而突发心肌杨大人杨首辅,就被学林报重金请来执笔。

    杨大人有心朝堂,奈何颜均看不上他,不肯用他,连见都不肯见他。杨大人冲冠一怒,投了学林报,开始在报纸上同闻先生针锋相对。

    学林报来势汹汹,文学报不甘示弱,也拉了不少名人。比如宋子期就被文学报给坑了,不得已只能捏着鼻子跳坑,同亲家杨大人打起嘴仗来。

    现在学林报和文学报每天在报纸上打嘴仗,老百姓看不懂,读书人却看得津津有味。正所谓真理越辩越明,很多读书人都是通过这两份报纸让一团浆糊的脑子变得条理分明。也有很大一部分读书人,通过两份报纸,确定了自己的理念和三观。

    两份报纸都在不遗余力的拉拢人才,天天相爱相杀,打生打死。皇家报走老百姓路线,不知不觉,已经在民间获得了偌大的影响力。

    地方上的百姓和官员,都是通过皇家报了解新政,还有朝廷动向。

    当初宋安然提出以报纸左右人心,以人心左右天下的目标,如今皇家报正在一步步的达成宋安然的要求。

    文学报和学林报,这两份高大上的报纸看不起老百姓,尽写一些老百姓看不懂的内容。结果就让皇家报钻了空子,不知不觉间,皇家报在民间已经非同一般的威信。

    宋安然很满意这样的结果,要求各地的通讯点加大发行量。争取一年内,让报纸走进乡下,五年后,走进偏远山村。

    宋安然的最终目标,是让皇家报覆盖全天下,只要有汉人的地方就有皇家报。所以皇家报要坚持走接地气路线。

    那什么,既然老百姓喜欢看皇室成员的八卦,那就多多报道,争取销量翻番。

    至于淳亲王和灵惠公主的反对声,宋安然这个做母亲的,毫不客气的给镇压了。

    颜宓走在京城的大街上,也跟着买了三份报纸。

    文学报和学林报的内容有限,颜宓坐在马车上,很快就看完了。

    倒是皇家报厚厚的一叠,拿起来分量十足。

    翻看皇家报,就看到自己儿子的新闻。颜宓嘴角抽抽,接着往下看,又是闺女的新闻。颜宓眉间抽搐。

    继续往下翻,什么乱七八糟的内容都来了,什么豪门大户狗血剧情,什么私生子找上门,什么恶霸王强占民女,什么市井怪谈啊,什么青楼花魁啊,还有招工启事。当然也有高大上的内容,全都集中在头四版。

    颜宓朝外面看去,茶楼里,酒楼里,大家都拿着一份皇家报看得津津有味。就连下苦力的汉子得闲的时候,也围在一起听老先生念皇家报。

    颜宓摇头笑了笑,难怪皇家报卖得这么好,从南到北都有皇家报的影子。就凭这报纸上的内容,老百姓肯定喜闻乐见。

    既能看到高大上的朝廷新政,又能看到王爷公主的八卦,还能看到市井百姓的生活,全国各地的物价,香艳媚俗的故事,传奇话本小说。可以说,一份皇家报,满足了众多口味。

    颜宓心潮起伏,一路上想了很多。马车摇摇晃晃,不知不觉就到了行宫。

    宋安然在京城的别院,扩建该做行宫。目前宋安然就住在行宫内。

    颜宓这位太上皇回来,自然也住在行宫中。这个安排让颜宓比较满意。

    颜宓可不想住到大正宫去。

    颜均所住的园子被改名为大正宫。

    颜宓没有从正门进入行宫,而是直接跃上房顶,悄悄地进了行宫。

    颜宓想给宋安然一个惊喜。

    宋安然这个时候正在后院歇息。

    眼看着就要过年,再过几天就是开皇元年。到时候颜均就要进行大刀阔斧的改革,说实话宋安然心里头还是挺担心的。

    这段时间铺垫了这么多,可是谁也不敢确定新政能够顺利推行天下。

    宋安然闭目眼神,脑子里却想着朝堂上的事情。

    突然感觉脸上痒痒的,就像是有人用羽毛轻轻地扫自己的脸颊。

    宋安然微蹙眉头,谁这么大胆,竟然敢在这个时候打搅他。莫非是颜垚,还是颜筝?

    宋安然猛地睁开眼,然后就看到了一张熟悉的脸庞。

    宋安然先是一愣,接着心头一喜,脸上带着欢快的笑容,冲颜宓张开了双臂。

    颜宓一把抱住宋安然,亲亲宋安然的脸颊,“想我没?”

    宋安然连连点头,她依偎在颜宓的怀里,说道:“怪想你的。生怕你不能赶在过年前回来。”

    宋安然闻着颜宓身上熟悉的味道,感觉自己快要醉了。

    颜宓闷声一笑,说道:“为了你,无论如何我也要尽快赶回来。”

    宋安然满足的笑了笑,问道:“路上顺利吗?”

    颜宓嗯了一声,“路上很顺利。沿海一带已经没有海盗。所有的海盗都被赶到南洋。现在南洋那边有点乱,估计明年又要打仗。”

    宋安然担心地问道,“四方城没问题吧。”

    颜宓摇头,说道:“没问题。有秦裴在,没人敢打四方城的主意。”

    宋安然有点诧异,“秦裴没有跟着你一起回来?”

    颜宓挑眉,“他为什么要跟着我一起回来?你不怕我们两人在船上打起来?”

    宋安然低头偷笑。

    直要一说起秦裴,颜宓就跟炸了毛的公鸡一样。

    宋安然这个时候肯定得顺毛摸。

    宋安然轻声抱怨道:“你不在京城,我一个人很累。幸好你回来了。”

    宋安然靠在颜宓的身上,让颜宓很满足。

    颜宓轻轻拍着宋安然的后背,说道:“我以后都陪在你身边。有任何难处,都交给我来处理。”

    宋安然当即笑了起来,“当真?正好我这里有些事情需要你出面。”

    颜宓眉眼一跳。他才刚回来,宋安然就抓壮丁,要不要这么现实。

    宋安然现在满脑子都是朝堂,都是颜均的新政,真的没有一点要你侬我侬的心思。

    颜宓无法,只能被宋安然抓壮丁。

    颜均要推行新政,首先就要拉拢各大世家豪门。大家统一思想,后面的事情才好办。

    颜均本是豪门公子,可是他自幼离京从军,后来又去西北。说起来,颜均虽然出身豪门,可是他同京城的豪门世家并不熟悉,甚至可以说陌生。

    而这种拉拢人的事情,自然是越熟悉越好。

    恰恰颜宓对京城的豪门世家都非常熟悉。

    要是颜宓没回来,宋安然就打算请高皇帝颜光出面。不过颜光辈分太高,他出面效果不一定好。

    现在豪门世家的当家人多半都和颜宓宋安然是同辈。同辈之间才好说话。颜宓回来,正好解决了这个难题。

    ------题外话------

    本月最后一天,元宝摇旗呐喊,请小伙伴用月票支持元宝,让元宝稳稳地站在月票榜上。元宝爱你们!

    本书由首发,请勿转载!

上一页        返回书页       

温馨提示:按 回车[Enter]键 返回书目,按 ←键 返回上一页, 按 →键 进入下一页。